欢迎来到凉山彝族自治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统一登录>

发挥所学专长 助农就业增收——记四川省2024年“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王强

发布时间:2024-12-23     来源:表彰奖励与任免科     字体:     

分享到

近日,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评选出10名四川省2024年“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我州宁南县农业法制宣传教育中心主任王强获此殊荣。

参加工作十年以来,王强始终用心用情用力服务畜牧事业,奋斗在大凉山畜牧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一线,牵头引进安格斯优质肉牛、云上黑山羊优质肉羊等在宁南县开展品种改良,有效加快畜禽品种更新换代步伐,主持完成畜牧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畜牧良种补贴等十余项国家、省州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截至2023年,宁南县累计建成州级现代农业园区3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51个、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3个、养殖家庭农场1280个、养殖专业合作社92家,有力促进了宁南县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扎根基层,做助农增收的“带头人”

2014年,大学毕业的王强通过人才引进成为宁南县农业农村局的一员。从乐山一路辗转来到大凉山,尽管早有心理准备,艰苦的环境还是让王强大吃一惊。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白天看大山,晚上数星星,这是王强工作的真实写照。有人问他,“你来自大城市,有着高学历,完全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而你却选择了大山,图什么呢?”王强说回答,“我来自农村,想把所学专业运用到更需要的地方。每当看到养殖户因解决养殖问题后由阴霾转为喜悦的脸庞,每当得到农户们的肯定和信赖,我感到无比踏实。”十年来,他走遍全县各乡镇养殖场,和养殖户打成一片,立足岗位不断学习总结,从一名技术干部成长为宁南县畜牧站站长、高级畜牧师,被评为省级脱贫攻坚优秀农技员等。

心系百姓,做群众信赖的“土专家”

“有困难,找站长!”是宁南县许多养殖户遇到难题时的第一反应。王强每年都要接听上千个咨询电话,他认真对待每一次电话,耐心开展现场指导,在老百姓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在一次下乡途中,王强被村民阿则色咪拉到家中,希望指导其养殖生猪。王强细心出谋划策,亲自帮助选址、规划猪圈、引进新品种。如今阿则色咪家生猪年出栏从最初5头扩大到100多头,养猪年收入超7万元,在群众中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2022年初,王强绷紧心弦关注着县内持续的强降雪和气温骤降情况,穿梭在不同乡镇、村庄间,竭力指导养殖户及时加固受损设施,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帮助受灾养殖户开展灾后生产自救,进一步防止发生次生灾害,降低经济损失……

王强还带头编写了《宁南县科技入户主导品种及主推技术手册》《宁南县农村产业技术实用手册》等培训材料,积极组织“送养殖新技术新品种”下乡活动,累计开展指导、授课等100余次,培训养殖户1600余人次。为帮助养殖户陈发明建成我州第一家肉鸡养殖产业园区,他从技术服务、项目建设申报、争取资金等方面全力予以帮助指导,带动肉鸡规模养殖户4户、户均增收10万元,带动脱贫户43户、户均增收6000元,带动适度规模养殖户50户、户均增收6000元。

实干笃行,做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宁南是传统畜牧养殖县,大山深处的养殖户普遍缺乏专业技能和生物安全意识,因路途遥远、住户分散等因素,几乎很难外出进行集中培训。王强下定决心,要直接走入大山,将养殖技术指导、服务下延至乡镇、村,用大家听得懂的土话和真实案例,帮助农户提升养殖技术。通过探索实践,他立足宁南不同区域资源优势,在全县推进适度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养殖,加强针对性指导。河谷乡镇重点发展生猪产业,二半山区发展优质肉牛、家禽产业,高山地区利用牧场优势发展特色草食畜产业,助力探索出宁南科学发展畜牧业路径。近三年,宁南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不断壮大,新增家庭农场100余户、户均增收8000元,新增农民合作社4户、社均增收10万元,2023年全县畜牧业总产值15.85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5.79%,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保障了城乡居民“菜篮子”产品供给,让更多老百姓受益。

宁南县西瑶镇千头肉牛养殖园区


打印本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