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7-03 来源:宁南县人社局 字体: 大 中 小
人才兴则发展兴,人才强则发展强。宁南县人社局秉承“人才强企”战略,指导协助南丝路集团始终坚持把识人、选人、用人、育人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和基础性工作抓好抓实抓细。
一、固本稳基,激励制度持续完善
以“四项制度”改革为契机,采取有效措施破除人才培养、使用和评价等体制机制障碍,激活员工干事创业活力。建立规范的薪酬体系、绩效考评、体系化培训、培养使用等机制,从顶层架构上明确各类人才培育的阶段性目标、具体任务和培养路径,在人才“引育用留”良性机制有力支撑下,打通了行政职务和技术职称双向晋升的通道,让员工拥有多向发展途径,让工作实绩作为薪资水平的衡量尺和职级晋升以及评优评先的客观依据。集团全产业链拥有技术工1600余人,其中:集团负责蚕桑生产130余人,茧丝加工1200余人,农产品加工100余人,旅游康养200余人。目前结合工作需求开展了3次新进员工和在职员工的面试、考评工作,基本建立起了实操流程和标准,先后提拔任用50余人,充实到生产管理一线,切实激活了员工干事创业的活力,形成了学比赶超的良好工作氛围。
二、强劲壮骨,育才方式丰富多样
持续丰富人才培育方式,延展人才培育手段,建立“政治品质-业务能力-职业素养”的全方位培训链条,加大各类各层级人才教育培训力度,有效促进人才梯队建设。推行“师带徒”“传帮带”机制,设立“传帮带”专项奖励,让新员工快速成长。建立了集团商学院,结合日常生产工作,对新员工开展技术培训,让其迅速掌握产业基本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充分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作用,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在产业重点地区搭建“乡村大师传习所”等平台,开展研习培训、示范引导、品牌培育,带动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实施“乡村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等项目,每年开展各类培训50余场次,累计参训近6000余人次。结合校企合作、院企交流等平台举办青年员工座谈会、技能比武、体育竞赛10余场次,成功培养宁南农业大师、新型职业农民等高素质产业人才889名,为产业发展振兴提供才储备,实现了员工政治能力和专业能力双提升。
三、厚植沃土,多元评价效果凸显
积极推行“新八级工”制度,充分发挥企业在技能人才评价方面的主体作用,转变单一传统理论考试、技能考核方式,创新采用以业绩评审为主要形式开展评价,重点突出职工技能水平、工作业绩、技能创新实际应用和相应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使评价内容和企业岗位实际紧密结合。坚持行业标准化建设,编写和执行涵盖栽桑养蚕、蚕茧收烘等环节的技术标准,制定蚕业标准11个,具备成立蚕桑产业技能人才技能鉴定站点的条件,按照现行技术工人评价标准,集团现有技术工人中可鉴定高级工355名、中级工135名、初级工51名,共计541名。技能人才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不断强化,为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澎湃不息的强大动能。
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对企业来讲,意味着管理体系的全面升级、人才体系的整体重建,是企业规范管理的重要抓手,也是职工职业生涯与企业生产经营的有效结合。下一步,南丝路集团将从541名缫丝及相关岗位技能等级鉴定入手,依托省蚕研所、省丝研院、四川大学、西南大学等合作院所(校),聚力11名柔性引才博士研究生,制定全集团全岗位技能评定工作计划,形成标准化评定体系,在州人社局和州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能全力支持下,力争在本年度建成企业在3—5年内打造凉山州职业学院南丝路分院,为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人才助力。
打印本页 关闭